北京印象


图文无关,吃烤鸭忘记拍了

周末出差去了趟北京,应该算是第三次去吧。走马观花,就当旅游了。感觉北京的生活真的蛮痛苦的。

犹记得若干年前,北京地铁公交才4毛的时候来的那次,感觉首都就是不一样,物资丰富啥啥都便宜。这过了小8年,城市规模和人口不知道增加了几倍了?交通成本也水涨船高,还一点都不快!总有种东京的感觉…

但是这指示标识的缺失,和规划的粗放也太大了吧!

简直是此行最大的黑点,你永远不知道地下的这个口上去是哪里,若干次上去后发现想去的地方隔着铁栏杆还要重新下去绕行;明明修了地铁地下空间,为啥过个十字路口还得从高架桥上走过去?望着来往的车辆瑟瑟发抖;感觉应有的指示牌和标识给你做一个就是天大的恩赐,你在我这皇城根儿下还怕找不到路不成。

其次是城市太庞大,承载的功能太多,以至于效率完全高不起来。由于古迹原址保护与城市景观政治功能的原因,北京二环内大概是出了名儿的没高楼。如果这样讲二环内像别的古都一样,做成旅游保护区不是更好,偏偏很多的行政、经济职能集中在此,建筑的功效与交通的压力都成倍增加。中午找个吃饭的第二都快把腿走短了。。。

朋友说西城区是美食荒漠,好吃的好玩的更靠近西单国贸这样的商业中心,希望下次有机会再拜访吧,反正这次没感觉到特别的美味。普通,各种意义上的普通。。

我知道我能看见的仅仅是一个很小很小的侧像,不能代表整个北京,也不能代表大多数人印象中那个高薪快节奏,哪儿哪儿都有黄金的北京。但我真的觉得北京仿佛一尊慢慢前行的巨像,承载了太多的功能与太多的打工者,慢慢的人们活在北京的意义也有了变化。不久前Twitter上一位朋友好像感叹:待在北京的理由从一开始的希望能有更好的生活,变成了在北京混吃等死毫无存款,希望等到家乡发展起来的那一刻,那时候他将义无反顾的回家乡。


北京拥堵到底是什么原因?

写到这儿突然刷了下知乎,说的太对了简直。我这次体验的二环内问题,金融街问题,公交问题都有非常好的解释。我只是体感,我解释不来。

全封闭高速环路建成
三环影响的恶劣在于首先它开创了这样一个思路,这样一个模式:城市需要环路,而且环路的等级远远大于其他道路,所以这条环路需要畅通无阻。这条环路的目的在于能绕过城市并迅速的穿过它。
更可怕是,其时已经有了二环。
二环三环相继变成城里的高速公路,又宽又快,一时大家都爱去了。东四十条往阜成门怎么走呢?原本得往南打景山门前走的(彼时还没有地安门大街吧),现在有钱任性了,上二环多快啊,绕是绕没红灯呀,一脚油门上去了。所有人都这么想,于是就堵了。桥上堵,上桥的路口也堵,其它道路也跟着堵了。

金融街
西城区眼红朝阳CBD后争取的产物(戏谑)。如果说上面那些踩着老胡同的住宅区应该千刀万剐的话,那么金融街则罪该万死了。不但建在胡同之上(并且系数切断周围胡同脉络),更加具有极其强烈的吸引力,把本应该疏散出市中心的人更加吸引进来。

公交发展滞后
北京的公交:从通州往CBD的BRT进城了就没有专用道了,一样都是堵坐泥煤的BRT啊!
真正的BRT不在意有没有独立车站、是不是先打卡再上车、有没有实时到站显示——唯一需要的只是封闭并且专用的车道而已啊。如果不是全程封闭,尤其在市中心最拥堵的路段没有专用车道,那就根本不配叫BRT。不舍得把一条车道供出来给公交,那解决拥堵的第一步还远远没有迈出去呐。

节选深有感触的几点,可能要不是这次住在西直门,住在二环边儿,也不会深刻的体验到这种难以忍受的生活艰难。

周六晚顶着雾霾天吸着醇厚的空气出去买个感冒药,听见后一位顾客说:这点儿药就20啊,太贵了吧。 扭头看了一眼这位兄弟,感到深深的悲哀,还好我不是北漂打工仔。

下一篇写写走马观花的故宫吧,感觉比起之前周更Blog,现在说话更加絮絮叨叨长篇累牍。

反正Blog是写给自己看的,我又没流量

Fin.

结尾一张塔诺西